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泸西:描绘一幅民族特色手工刺绣文化风情图

    信息发布者:byr520
    2017-09-12 12:25:53   转载

         泸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居住着彝、汉、壮、苗、傣、回等民族,各民族在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交融、渗透,使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各民族的文化互融互补,共同推动了阿庐文化的发展和泸西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一进程中,各民族富有特色的手工刺绣成为阿庐文化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性是泸西民间手工刺绣的显著特点,刺绣艺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各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的内容形式以及习惯爱好的一致性,又形成独特的民间艺术内容。

         泸西彝族主要分布在向阳、午街铺、旧城镇一带。向阳乡山色村妇女金迎芝自己拥有一间小绣坊,各种活色生香的白彝特色手工绣品为这个古老的彝族生态村增添了古朴神秘的民族风韵。该村的刺绣大多保持原始的绣工和花样,在传承民族特色和创新方面不断满足游客们的需求。白彝传统服饰做工精细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嫁妆往往要三四年,需要一公斤左右的丝线,得一针一线绣成各种花纹图案,其中需要掌握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扑花、穿花、堆花、贴布、勾边等各种技法。衣上绣着云霞、日月、山水、草木、花鸟、鱼兽等变形图案,做工精美的腰带、传统围腰图案、长衫肩上的花纹、兜胸腰上绣的十朵姐妹花,与璀璨夺目的银饰交相辉映,摇曳生姿,既是彝乡自然风光和多彩生活的呈现,也是彝族人祈求风调雨顺、山花烂漫、人间充满真情的美好愿景。

         泸西苗族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永宁、午街铺一带。苗族姑娘出嫁前都会为自己做一套漂亮的嫁衣,包括头饰、手镯、项圈等,饰物都是用银来制成,非常漂亮。走进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小江下寨,一群群美丽的苗族姑娘在农闲之余,穿着盛装坐在小河边、树荫下、磐石上,一针一线绣着圣洁美丽的嫁衣。一根根丝线游走于纤纤玉指间,把柔滑的丝线变成七彩的头饰、绑腿、袖口、面襟、领边、袖腰,围腰,肩花图案,挂在闺房,就像天边的彩虹,绚丽无比。

         泸西回族主要分布在白水镇。该民族刺绣则讲究高雅、秀丽、针法精巧飘逸、绣品精美淡雅,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少用动物图案,多以植物花卉为主。

         泸西壮族主要分布正在永宁乡境内。壮族刺绣被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绣法,妇女们传承并创新该民族绣法,以串绣为主,用绣线把针绕满,再绣上去,每针如此,一幅图案要绣数月,可谓呕心沥血,母亲绣给女儿的嫁妆,针针是爱;外婆绣给外孙的壮家泡花背裳,缕缕情深;还有那美丽的绣花鞋,是壮家女儿的最爱……

         随着泸西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实施,广大妇女通过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数万人次农村妇女劳动力实现了有序转移,城镇失业、待业妇女不断拓宽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道路。刺绣行业在泸西县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广大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泸西县充分认识刺绣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在脱贫致富中存在的潜力,真正发挥民间艺术主导作用,探索走出一条“刺绣文化产业带动大产业”的新模式,围绕传承民俗文化精神的要求,努力打造泸西刺绣品牌,大力开发新颖、别致、富有本地特色的刺绣手工艺品,真正使手工刺绣成为一项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和城镇失业、待业妇女增收致富,将为“建设高原花园城市,实现泸西跨越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